top of page
Search

踏秋

  • Eric Zhang
  • Oct 27, 2019
  • 3 min read

Updated: Mar 28, 2020

秋是我最喜爱的季节。提起秋季,人们总会想起金黄的麦田和丰收的喜悦。可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诗歌里对秋天的赞美——田野上饱满的麦穗与枝头上丰硕的果实——似乎都只在想象中存在。秋天对城里长大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意义。广州的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所谓金秋送爽,十月末的羊城已作别酷暑艳阳,晴空下往往是徐徐清风,学生们在傍晚回家路上也不禁要驻足片刻,让火红的晚霞在眼前定格。入秋意味着天将黑得越来越早,放学后在操场上不能玩得太野了。放学回家,应季水果从西瓜变成了柿子,而第二天的早晨则时不时有月饼可享。出门上学前,伴随秋天而来的还有家人的叮咛:增减衣服,注意冷热。


广州的秋天舒适宜人,但色彩上就略显单调。既然有花城美誉,城里许多植物当然是常青的。行道树虽然落叶,但初秋的树叶仿佛总是从翠绿突然转为枯黄,一场秋雨过后便悄无声息地落下而被工人扫去,全然没有秋天的诗意。从八岁搬到广州算起,再一次感受秋的色彩,要等到十年后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西北大学在芝加哥北郊,九月底入学,出门已要穿起棉衣。在校园里漫步,斑斓的秋叶让人连颜色都数不过来,稻黄、金黄、棕黄、褐黄、橙红、火红、棕红……每两棵树间都有细微的区别。毕业后在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再也没能碰见那样斑斓的秋色。


直到这个周末与友人去纽约北郊踏秋。周五在纽约出差,正好周末在城里小住两天。朋友提议周六租车前往离曼哈顿北边一小时车程、位于哈德逊河谷的Storm King Mountains郊游,据说秋景正佳,更逢天公作美。从曼哈顿上西区过乔治华盛顿大桥跨境新泽西,再沿着9W公路北上重回纽约州,不足半小时,眼前的景色便从摩天高楼变成了蜿蜒的公路与路旁茂密的树林。一阵秋风袭来,卷起路旁堆积的些许黄叶,那小片而金黄的树叶便轻盈地在挡风玻璃前飞舞、飘散,像是秋仙子施的一道魔法,把游人引入奇幻而缤纷的秋景之中。公路继而盘山而上,在山势陡峭处停车驻足,山下便是深深的河谷与调色盘般的树丛。人们还没抵达目的地,就已然沉醉于眼前之景。


Storm King是座州立公园,山上有长短不一的栈道与小路,虽然维护完好,爬下来也还是要费点力气。我们选了条全长四英里的环线,先登高后回降。打头的一段难度最高,要登上一片嶙峋怪石,非手脚并用不可。幸好近来天气晴朗,要是雨后路滑,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爬上去。一鼓作气爬上怪石后则是一段山间小路,步行十数分钟,视野忽然开朗,只见哈德逊河像一条淡蓝的丝绸般铺展在眼前。河上缀着点点白帆,河畔红绿交错的树林与林中小镇交相呼应,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而又欣荣的美感。想必当地居民也在享受周末金秋午后的安逸,或一家数口在河上扬帆起航,或邀约好友睦邻在后院里烧烤小聚,或独自一人在林间或河畔慢跑享受难得的清静……


登至山顶,远处景色虽好,可山上的树木却早已叶落,大多只剩光秃的树干了。估计地势越高气候越寒、受风雨吹打越甚,树叶也落得越快。到回程下山,我们才有了近距离欣赏秋叶的机会。从最高处峰回而下,沿着错杂的小路又走了半个小时,渐渐发觉眼前金色越来越多,直至整个山谷都被金色渲染。我们走到秋叶最茂之处正值午后四刻,秋日和煦的阳光从树叶与树枝之间弥漫而下,像是给那漫山金叶着了一层浅浅的底色。坐在一节干枯古老的树干上,听着秋虫的窸窣,踩着柔软的枯叶,感受着浸入皮肤里的阳光,我仿佛和秋天这位久违的朋友重逢于那一瞬间。变了的是场景、年月,不变的是秋天独有的温馨、宁静,是秋天永远张开的双臂,时刻欢迎我在他的怀里稍息片刻,并在我的耳边轻语:欢迎回来。


秋天的确是归家之时,东西方文化皆如此。中国人讲求中秋团聚,美国人也要在深秋各自回家庆感恩之节。落叶归根,也是秋天的道理。感谢Frank的提议,感谢天公作美,让我在这个周末找到了一份独有的安详与归宿。

Recent Posts

See All
日本行:从语言看文化

去年圣诞假在日本玩了两周,今年初又在东京更新美国工作签证,顺便再玩一圈。两趟加起来,在日本住了近一个月。我之前已去过几次日本,所以这两趟旅程特地安排了一些游客不多的山间古村和海边小镇。去日本的小城镇有两大困难:一是交通,铁道巴士接驳不易,但这不难解决,只要租车就行。虽然是右...

 
 
 

Comments


©2019 by Eric Jincai Zha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