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 Eric Zhang
- Apr 26, 2020
- 4 min read
我从小就没什么体育细胞。乒乓球能打几个来回,羽毛球凑合,可大球我真是一窍不通。六七岁的时候踢了一暑假的足球,之后勉强能跟着球跑,但后来踢球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在估计连球都停不住了。篮球我更是没摸通门路。看着同学们在场上潇洒自如地运球、传球、投篮,真是行云流水,好像不费一点力气。可篮球到了我手里,就好像变了脾气一样,怎么也不听我使唤。初中时还能勉强上场凑合两下,到了高中,只见同学们球技越来越好,我则毫无长进,更无身高体重等先天优势,只好作罢。至于其他需要专业训练的运动,如网球游泳高尔夫之类,就更和我沾不上边了。
但我后来发现,有一项运动似乎并不需要什么天赋或技巧:长跑。跑步人人天生就会,所谓撒腿就跑,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而且跑步不用长得牛高马大,尤其是长跑,太壮实反而跑起来费劲。长跑时更不必担心自己的水平跟别人相比如何:比我跑得慢的自然已经甩在身后,而比我跑得快的我已经看不见了。我跑我的,只要把距离跑下来了就是好样的。在国内读初、高中六年,每年都有校运会,可我一直到高二都没参加过一项比赛。高中最后一年,我大概是觉得那是最后的机会了,也终于想通了长跑怎么也是勇气可嘉、怎么也不至于丢人现眼这个道理,便毅然报名参加了校运会最长距离的项目三千米跑。比赛前三个月,每天放学后绕着操场跑个七圈半,经常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换件衣服扒口饭后还要进行高三的晚自习。这三个月练下来,校运会上居然也拿到了全校第三名,算是尝到了甜头,也从此跟长跑结下了缘分。
长跑累,辛苦,是一项“自讨苦吃”的运动。但跑过的人大多会发现,长跑是会上瘾的,越跑越想跑,而且距离越跑越长。跑惯了距离的人,要是隔一段时间不跑个七八公里,那必然是浑身不自在。其实这不难理解。跑步的过程虽然累,但能让人放松身心、疏通经络,跑完后大汗淋漓,整个人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于整天坐在电脑前的办公族来说确实是一种好的充电方式。更进一步而言,长跑是一个发现与挑战自我的过程。没有人第一次跑步就是去跑马拉松的。长跑总是从短跑开始,一千米、两千米,再到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米。每一次进阶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能用时间和距离证实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是很难在别的运动中体验到的。当年读高中时觉得三千米老远老远(绕着操场跑七圈半呢!),现在看来仅仅是热身而已。
还有其他跑步的乐趣,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沿途的风景是最常有的收获。无论是远途旅行还是近郊出游,跑步都是探索城市文化或自然风光的极佳选择。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跑步能让游人短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到城市的日常气息,像是和一位新朋友亲密交谈一样。穿街走巷或是沿河沿海,一圈跑下来总会有不少收获。即使是平时在住所周围跑步,任何时间点出门、沿着任何途径,都能有新的发现:街头的艺人在耍着新的把戏,有时是敲鼓,有时是喷画;路旁公园里说不好是人遛狗还是狗遛人,但总是不一样的狗和人;跑步途中迎面遇上各式各样的人,有下班的办公族拎着公文包急匆匆往家里赶,有外地游客拖家带口在码头上拍照留影,有一看就是在创业公司上班的年轻人在谈论新点子,有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在躺椅上晒太阳……
跑步的过程中体力和意识的变化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对跑步的人而言,这种“半途”的感觉估计是跑完全程百分之六、七十时最强烈,真得咬牙坚持挺过去。在这个阶段,注意力最关键:要把精神集中到跑步本身上来,不能游离在自己的体力(想着自己有多累)或者路程(想着还有多远才跑完)之间。过不了多久,跑步的人会神奇地发现自己的躯体像是进入了自动续航一样,能像机器人一样自主地迈步、摆臂,而此时的意识则像是领航员,能观察到这台人体“机器”的能耗、负荷、前进速度。再过一会,许多人还能觉察到一种独特的欣快感,好像身体、意识跟耳机里的电子音乐融为了一体,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超脱自然的感受。网上的科学报道说这跟身体高能耗运作过程中大脑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有关,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但这种感觉确实是有的。
说到底,长跑的独特在于它对过程、对运动员个人内心的重视,而不是执着于最终结果,也不是和别人的比较。跑快跑慢、跑远跑近都随我,只要自己觉得痛快就行。跑步时的心思是专注的,没有精力去想别的事情,注意力一定是集中在呼吸的节奏和远方的目的地,像是一种借助运动的冥想(meditation)。心定下来,人也就放松了,不再受千丝万缕的思绪所打扰,安静得能听到心脏的跳动、胸脯的起伏。在我看来,这就是长跑魅力之所在,也是这项运动能有如此多忠实粉丝的原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