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吃拉面

  • Eric Zhang
  • Oct 6, 2019
  • 3 min read

Updated: Mar 28, 2020

我从小就爱吃拉面。最早、最深刻的记忆是五六岁在烟台,有时夏天去海边游完泳,爸妈便会带我去吃拉面。在我印象中那家面馆的门面特别大,红底的招牌上贴着金黄色的“加州牛肉面”五个大字。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来,那肉骨、香料熬成的汤底加上大片的牛肉,让人怎一个馋字了得。山东人吃面喜欢加醋、加辣、加香菜,吃起来要呼啦带响,直吃得大汗淋漓才叫痛快。我们每每饱食一顿后都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家的面条那么好吃,以至于我妈经常怀疑是不是老板在汤底了加了“鸦片”——但好像鸦片并不是加在汤底里吃的,更何况成本高昂,这个做法似乎行不通。


到了广州之后,我发现南方的面条跟北方的是完全两个概念。北方面条讲究新鲜、劲道,是白面拉出来的,有面粉的香味。南方面条则是碱水泡的,吃起来口感厚重,碱味浓。广州人配面,时常是鱼蛋、牛腩、云吞,有时甚至配猪手——虽然听上去怪异,吃起来其实还不错。广州也有北方面馆和各色各样的“兰州拉面”,但总也没能跟记忆中的拉面对上号。好多年后找回在山东吃拉面的感觉,不是在山东,竟然是在台北:韧性十足的面条,清香的汤底,再加上五香熬制的牛肉……我在台北驻足五天,也吃了五顿牛肉面。最爱是“林东方”,幸好我趁早踩着开门的点入店。等我吃完走出来一看,外面排队等位的都有一二十个人了。


美国的拉面则又换了个概念——美国人说的拉面(ramen),多是日本拉面而非中国拉面。好端端的一碗中国面条,美国人偏要叫它“noodle soup”,听起来像是用面条下的汤,顿时胃口就没了一半。不过说回来,日本拉面真有它好吃之处。首先是面条讲究,一定是手工新鲜而制,而且每家都有不同的制法,一家的面条便是一家传世的招牌。再是汤底讲究,定要肉骨慢熬,也分浓汤、清汤,口味厚薄不同。东京拉面讲究汤底肥厚,面条在碗里像是蘸酱一样;北海道拉面要求汤底清爽,看上去似乎寡淡,但第一口汤头就能让食客拍案称奇。


吃日式拉面的另一个好处是丰简宜人,不光是食物的丰简,更是心情与环境的随性。我在日本吃的第一顿拉面是在京都城区锦市场里的一兰(当时我并不知那是全球连锁),偏居在集市一隅,我也只是随缘路过。进门了并没有人热情招呼,我琢磨了半天,发现大家都是在自动售票机上买拉面票(售票机长得跟卖可乐的贩卖机差不多)。我也连蒙带猜(售票机上附图,贴心)买了张拉面票,另加两个“半熟卵”(温泉蛋),便在一长条如吧台般的餐桌就坐。座位全是单人座,左右两边有活动的挡板,与友人同来可以收起便于聊天,一人独行则把挡板拉开而不受旁人打扰。吧台上方竟然还有悬挂至视线以下的竹帘,这样服务生从对面把拉面递来,与客人都不需要有眼神的交流。之前在网上看到有日本青年感叹生活压力之大,有时“只想安静地独自吃碗拉面”,看来一兰的老板是充分考虑了客人的这种需要。


有时能安静地一个人享受一份美食,确实是件快意的事。最近工作太忙,到这周六好不容易中午有一个小时闲暇能溜出去吃个简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家步行五分钟之遥的一风堂。随手拿了本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一边享用一风堂招牌“赤丸新味”,一边看梁先生讲如何用十几样配菜卷春饼吃。吃完日本拉面,又在旁边的甜品店买了份绿茶泡芙点心,再到无人服务的机器人咖啡店CafeX买了份拿铁,在阳光下漫步回家……能享受仅仅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时,能安静地独自吃碗拉面而不受打扰,也算是一种奢侈了。

Recent Posts

See All
日本行:从语言看文化

去年圣诞假在日本玩了两周,今年初又在东京更新美国工作签证,顺便再玩一圈。两趟加起来,在日本住了近一个月。我之前已去过几次日本,所以这两趟旅程特地安排了一些游客不多的山间古村和海边小镇。去日本的小城镇有两大困难:一是交通,铁道巴士接驳不易,但这不难解决,只要租车就行。虽然是右...

 
 
 

1 Comment


frankjin331
Oct 17, 2019

没有什么比一碗拉面更能治愈人心了

Like

©2019 by Eric Jincai Zha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