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说走就走的旅行

  • Eric Zhang
  • Dec 8, 2019
  • 6 min read

Updated: Mar 28, 2020

感恩节前三周,Stanley发来简讯:we really screwed up the dates for Mexico City, didn’t we?

本来打算和朋友一起趁感恩节长假去墨西哥城,在Roma Norte藤曼交错的小酒吧里喝Mezcal鸡尾酒,在Polanco精品商店街上血拼一场……谁知阴差阳错,我们酒过三巡后订的机票、酒店竟然早了一周。幸好发现得及时,票都退了,但重新再订为时已晚,票价已涨一千大洋不说,朋友已经安排了在真正的感恩节那周去英国出差。悻然之余,我也只能另作打算。


思前想后,觉得在湾区已近半旬,却还没开过贯穿南北加州的一号公路,总是有些遗憾。再细细一想,虽然出国以来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但从来没有独自一人出行的经历。上网一查,租辆小车只要美金一百出头,索性不做不休,来个拎包就走、随心所欲、且行且驻的自由之旅。


从旧金山一路向南,驱车两个多小时,到了行程的第一站:海滨小镇Carmel-by-the-Sea。转下高速路后很快便进入了一片坐落在静谧的树林间的住宅区,路窄车少,毫无人气,首次造访的游客肯定会怀疑是不是导航出了问题。可在曲折的街巷之间拐了几个弯后,突然有座欧式小镇出现在眼前。镇如其名,像是一位文静的少女安坐在海边。镇中心由一条主干道贯穿而直达海滨,远处的海浪声时隐时现,给这砖墙木梁的古镇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街道两旁是两排欧式小屋,玻璃窗在秋雨过后的清冽空气中更显通透而别致。游客三两成群穿梭其间,好不惬意。


美国的城郊都以小镇为中心,“小镇城区”(Downtown)往往是最精致、迷人的地方,总有几条街区游人熙攘(其中不少肯定是本地人),商店橱窗布置精美,大多是售卖别致的手工艺品或小众设计师的服装首饰。每隔一两个街区必有一家别具一格的咖啡店,供游客歇脚,也有不少自由职业者或学生在店里创作、学习。再加上餐馆、发廊、超市、酒吧、图书馆……Downtown便成了美国郊区生活的点睛之笔。驱车离开Downtown不出几分钟,眼前便只剩下一栋栋独立的房子,倒是私密而安静,可总觉得缺少点人气。


在中国则相反,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不在繁华的商区,反而在坊间邻里、市井街头。生活的密度决定了生活的态度,只要步出门外,必然要和社区邻里相接触。城市里也有商户精心打造的“欧式小镇“以及种种中西风情购物街,可初衷总与结果相左,精雕细琢的商业区反让人觉得产品化、职能化,是生意而不是生活。因此在国内出行,大城市里的老街巷,小村落里作坊、市集——那些人们真正过日子的地方——反而是最吸引人的。


从Carmel-by-the-Sea继续南行,很快便开上了延绵上百英里、依附悬崖而蛇行的海岸公路。加州西岸与其他地方的沿海或沿山公路不同。比如台湾东岸的沿海公路,其特点是险而秀,高耸的山峦被葱郁的植被覆盖,峭壁虽显高冷,但总还是有种山丰水沃的南部情怀。又或是大峡谷的盘山公路,其特点是险而峻,山崖危耸陡峭,偶见枯松劲柏挣扎在石缝间,更显绝壁之无情。加州西岸相比之下应该说是险而奇,路转峰回,每隔数里便是一景而景景不同:银白色如月牙般横跨山谷、桥墩高达百余米的Bixby Creek(Big Sur)大桥,深入山谷密林后路旁偶现的杉木小屋,出山临海放眼望去如猛兽时坐时卧的山脊线,悬崖下碧蓝的海水、浮白的海浪、焦黑而突兀的怪石……景色之奇无出其右。路上的司机好像都不愿意开得太快,宁可拖延行程也不愿错过沿途美景。


人为什么喜欢“旅游“,而总被奇异之景所吸引?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自然的艺术在其无法诠释的声色形态,而这种只可意会的、美的最直接的表现,能给我们孤独、困惑的心灵带来一种不可在他处寻得的安慰。Allan de Bolton所说的哲学的安慰,在自然中得到了最直接、最物质化的体现。加缪说,人生是荒诞的(absurd),而这种荒诞并不是世界的本源,也不是人心的缺陷,而是当人以有限的理性思维尝试去解读无限的世界时必然而然产生的无助与无望的感觉。大部分时候,时间承载着我们——名望、财富、闲适、退隐,目标如此种种总会在以后某个时间达成,这时间便是麻醉不安心灵的良药。可总有某刻我们也要换作承载时间的对象——总有一天人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度过多少个春秋,已经走完人生某段路程了,突然察觉到脸上的皱纹与心中的“倘若”是时间留下的最无情的印记。在这时荒诞感便油然而生,人便有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想要从这种荒诞感中得到解脱,要么是彻底拥抱自然界的无穷而将自我融入到其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便是这种出世的哲学;要么是彻底接受这种荒诞的认知冲突,接受”人生的意义就是存在“这个道理,此时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便如醍醐灌顶,让人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自然抗争的无谓、为人生荒诞所困惑的徒劳。西西弗斯的胜利在于他坦然看着巨石滚下,再一步步地回到山脚的坚毅。自然界的壮丽给人们最美的馈赠,就是这种面对徒劳与无意义的坦然、从容、勇气。


第二天继续南下,途径San Luis Obispo,据说是旧时传教重镇之一。可惜当天正值感恩节,又遇瓢泼大雨,游兴大减不说,城里商店也九成闭门谢客。在城里短暂停留片刻,喝了杯咖啡码了几行字,便接着赶路了。


下午喝咖啡时顺便找晚上下榻的旅馆,看到沿路有一名为Solvang的镇上酒店便宜且评分高,周围还有在感恩节当天仍营业的餐馆,便决定在Solvang留宿一晚。快到镇上便觉得此处与众不同,起伏的山峦上,房屋渐渐有了些北欧风格,还有别具一格的几座风车坐落在半山草原上。到了城界,欣然发现Solvang原来是一座丹麦小镇,估计是当年一群勇敢的丹麦人不畏艰辛西行至此,繁衍生息至今。到了镇上,仿佛是穿越了时空走廊一般,瞬间来到了童话王国。建筑风格充满丹麦风情不说,商店招牌也是英丹双语、哥特字体。酿酒厂精制德式小麦白啤,餐馆售卖丹麦红肠热狗Rød Pølse和丹麦甜点aebleskiver,纪念品商店陈列着丹麦木制品和民族服饰。再一打听,原来丹麦风情还仅是亮点之一——镇旁三英里便是印第安土著部落,受联邦特许开设大型豪华赌场一座;小镇地处Santa Ynez和Santa Barbara葡萄酒产区,周围酒庄遍布……我闻之大喜,感恩节当晚便在德扑桌上拼杀一晚(手气不佳,输了大概能买三只火鸡的钱),第二天品尝丹式早餐,然后在酒庄度过逍遥的一天……


接下来驱车前往南加海滨诸镇如Santa Barbara,Malibu,Santa Monica,可能这些地方名字太响,加之Santa Monica已去过几回,所以每到之处只是歇脚、打卡,没有特别的欣悦惊喜之感。最后一晚宿洛杉矶,不是择景、择海、或择酒而住,而是择食——住在了离地道中餐极近的Pasadena / San Gabriel(洛杉矶东北郊)。在旧金山什么都好,就是中餐不地道,尤其是正宗湖南菜难寻踪影。下榻酒店后第一件事是打开吃货网,按图索骥找寻洛杉矶地道中餐,不久便寻得一家叫“喜湘御”的湖南饭馆,据说正宗。入座后翻看菜谱,感觉名字都挺正宗,于是点了几个我最爱的湖南菜:小炒黄牛肉、攸县豆腐干、椒丝爆脆肚、常德牛肉粉,再加青岛啤酒一瓶。除了牛肉粉不正宗(曾经沧海,我觉得世界任何地方的牛肉粉都赶不上家乡的好吃),其他菜都还不错,主要是够辣。能在美国吃到好吃的湖南菜,还能吃一顿带一顿,我只能说:开心、满足、感激。


周日回程经内陆的五号公路,横穿雪山和沙漠,几乎是一条直线,一口气开回了旧金山。节日返城车多路窄,原本五小时的路硬是开了八个半小时。好在车内副驾上端放着前一晚吃剩的湖南菜(一大盒黄牛肉,还有豆干、脆肚各小半盘),让我一路上有所念想。我午饭都懒得停下吃,只想赶快回家开锅烧水下面,面中窝俩鸡蛋,把剩菜回锅炒热盖浇面上,那可是一顿在湾区千金不换的美餐(有点夸张了,要是有人出两百美金我考虑一下应该是会把面卖给他的)。早上九点启程,晚上将近六点到家,操作如上所述丝毫不差,另奖励自己小众精酿啤酒一听……这个句号就画得圆满极了。

Recent Posts

See All
日本行:从语言看文化

去年圣诞假在日本玩了两周,今年初又在东京更新美国工作签证,顺便再玩一圈。两趟加起来,在日本住了近一个月。我之前已去过几次日本,所以这两趟旅程特地安排了一些游客不多的山间古村和海边小镇。去日本的小城镇有两大困难:一是交通,铁道巴士接驳不易,但这不难解决,只要租车就行。虽然是右...

 
 
 

Comments


©2019 by Eric Jincai Zhang

bottom of page